# 机构资金、代币化股票与流动性变革:投资经理眼中的加密市场未来在加密货币市场经历多轮周期后,观察机构资金流向的最佳视角之一无疑是资深投资组合经理的洞察。在近期的一次深度对话中,一位知名投资经理揭示了机构投资者正在经历的策略转变、流动性代币市场的结构性机会,以及对即将到来的代币化股票浪潮的前瞻性思考,特别是在2022年市场调整后,机构如何重新审视其在加密领域的资本配置。## 机构资金的真正进入机构资金正在逐步进入加密领域,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直接购买相关资产和通过资产代币化建立链上产品。这两类机构群体有所不同,前者包括购买资产的投资者,后者则是专注于产品开发的机构。当前,全球资本流动主要由家族办公室、高净值个人、捐赠基金、基金会、养老金和主权财富基金等掌控。这些资本持有者通常通过被动策略(如ETF)或主动策略进行投资决策。许多机构尚未涉足流动性资产或其代理领域,而这正是当前市场的优势所在。自2022年以来,约有600亿美元资本流入种子前和种子轮阶段的风险投资项目,许多创始人倾向于通过代币形式实现退出,而非传统的IPO路径。## 流动性代币市场的机遇与挑战在加密市场中,供需不平衡现象显著,特别是在流动性方面。由于资本供应不足,而市场对代币和项目的需求巨大,投资者需在众多代币中筛选出具有潜力的项目。现实是,大多数代币的价值远低于市场价值,只有极少数有明确产品市场契合、能产生收入并回馈token持有人的项目才值得关注。若未来除比特币、以太坊和稳定币之外的所有加密货币市值实现数倍增长,某些项目将直接受益于这一趋势,其代币可能吸引大部分价值流入。这类投资被认为风险调整后具有较高回报潜力,同时保留了流动性优势。## 收入模式与资本回报加密行业面临二元选择,要么成为互联网的附属品,要么需要专注于创造实际价值。除价值存储之外的所有其他资产,最终都会被视为"资本回报型"资产。加密行业需要明确说明这些资产为何具有价值,只有当这个问题的答案变得显而易见时,才会有大规模的资金流入。对于具有出色产品但当前没有明确价值捕获机制的项目,仍然值得关注。因为代币具有可编程性,未来可以设计价值捕获机制,只要团队优秀且负责任,确保价值不会仅流向股权而使代币失去意义。## 代币化股票:下一个万亿级机遇市场未来的演变可能有两种主要方向。一种是通过代币化股权的普及推动市场市值增长,例如传统企业选择以代币形式而非股权形式退出市场。这种模式可能使当前替代币市场进一步扩大,更多企业可能选择链上IPO而非传统IPO。另一种情况是现有资产价格上涨,类似此前的"山寨季"。如果再次出现类似疫情期间的刺激性政策,投资者可能会将资金投入尚未大幅上涨的资产,从而推动山寨币价格上升。## L1估值与未来展望大多数L1代币不会享有类似比特币的"货币溢价"。市场最终会将这些代币视为基于现金流倍数估值的资产。关键在于关注未来2至5年的发展,考虑链上应用的潜在成功如何影响区块空间需求,以及链本身的扩展能力。未来三年内,直接或间接使用链上应用的用户可能达到5亿,这将使得某些L1项目目前的估值显得被低估。然而,加密货币是否会通过现有Web2巨头还是VC支持的初创公司创造出杀手级应用而走向主流,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总的来说,精心设计的代币可以成为企业的增量资本结构工具,在某些方面甚至优于股票和债券。代币化股票的潜力巨大,但实现这一潜力所需的具体技术解决方案仍有待探索。能够创造卓越用户体验的解决方案可能比追求最高程度去中心化更为关键。
机构资金进场与代币化股票:投资经理解读加密市场未来万亿机遇
机构资金、代币化股票与流动性变革:投资经理眼中的加密市场未来
在加密货币市场经历多轮周期后,观察机构资金流向的最佳视角之一无疑是资深投资组合经理的洞察。在近期的一次深度对话中,一位知名投资经理揭示了机构投资者正在经历的策略转变、流动性代币市场的结构性机会,以及对即将到来的代币化股票浪潮的前瞻性思考,特别是在2022年市场调整后,机构如何重新审视其在加密领域的资本配置。
机构资金的真正进入
机构资金正在逐步进入加密领域,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直接购买相关资产和通过资产代币化建立链上产品。这两类机构群体有所不同,前者包括购买资产的投资者,后者则是专注于产品开发的机构。
当前,全球资本流动主要由家族办公室、高净值个人、捐赠基金、基金会、养老金和主权财富基金等掌控。这些资本持有者通常通过被动策略(如ETF)或主动策略进行投资决策。
许多机构尚未涉足流动性资产或其代理领域,而这正是当前市场的优势所在。自2022年以来,约有600亿美元资本流入种子前和种子轮阶段的风险投资项目,许多创始人倾向于通过代币形式实现退出,而非传统的IPO路径。
流动性代币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在加密市场中,供需不平衡现象显著,特别是在流动性方面。由于资本供应不足,而市场对代币和项目的需求巨大,投资者需在众多代币中筛选出具有潜力的项目。现实是,大多数代币的价值远低于市场价值,只有极少数有明确产品市场契合、能产生收入并回馈token持有人的项目才值得关注。
若未来除比特币、以太坊和稳定币之外的所有加密货币市值实现数倍增长,某些项目将直接受益于这一趋势,其代币可能吸引大部分价值流入。这类投资被认为风险调整后具有较高回报潜力,同时保留了流动性优势。
收入模式与资本回报
加密行业面临二元选择,要么成为互联网的附属品,要么需要专注于创造实际价值。除价值存储之外的所有其他资产,最终都会被视为"资本回报型"资产。加密行业需要明确说明这些资产为何具有价值,只有当这个问题的答案变得显而易见时,才会有大规模的资金流入。
对于具有出色产品但当前没有明确价值捕获机制的项目,仍然值得关注。因为代币具有可编程性,未来可以设计价值捕获机制,只要团队优秀且负责任,确保价值不会仅流向股权而使代币失去意义。
代币化股票:下一个万亿级机遇
市场未来的演变可能有两种主要方向。一种是通过代币化股权的普及推动市场市值增长,例如传统企业选择以代币形式而非股权形式退出市场。这种模式可能使当前替代币市场进一步扩大,更多企业可能选择链上IPO而非传统IPO。
另一种情况是现有资产价格上涨,类似此前的"山寨季"。如果再次出现类似疫情期间的刺激性政策,投资者可能会将资金投入尚未大幅上涨的资产,从而推动山寨币价格上升。
L1估值与未来展望
大多数L1代币不会享有类似比特币的"货币溢价"。市场最终会将这些代币视为基于现金流倍数估值的资产。关键在于关注未来2至5年的发展,考虑链上应用的潜在成功如何影响区块空间需求,以及链本身的扩展能力。
未来三年内,直接或间接使用链上应用的用户可能达到5亿,这将使得某些L1项目目前的估值显得被低估。然而,加密货币是否会通过现有Web2巨头还是VC支持的初创公司创造出杀手级应用而走向主流,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总的来说,精心设计的代币可以成为企业的增量资本结构工具,在某些方面甚至优于股票和债券。代币化股票的潜力巨大,但实现这一潜力所需的具体技术解决方案仍有待探索。能够创造卓越用户体验的解决方案可能比追求最高程度去中心化更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