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披着投资外衣的新型骗局近期,一个名为"鑫慷嘉"的组织在多个社交平台和投资交流群中频繁被提及。据公开资料显示,该组织自2023年开始活跃,以迪拜黄金交易所中国分站的名义展开业务。initially它以原油期货投资为名,后来转向"大数据投资"、"外汇投资"和"虚拟货币投资"等领域吸引投资者。参与者需缴纳1000 USDT的门槛费成为会员,按照类似军事化的组织结构发展壮大,不同级别间存在不同比例的返利。2023年6月26日,该平台全面关闭提现通道。据传,国内约有200万投资者受影响,涉案资金可能高达180亿左右,且以USDT形式被混币转移。值得注意的是,早在今年4月,迪拜官方的黄金和商品交易所(DGCX)就曾发布通知,声明DGCX在中国并未设立任何关联机构或合作伙伴。尽管一些部门曾对"鑫慷嘉"发出警示,但仍有人质疑其是否真的出现问题。有观点认为,按照"鑫慷嘉"的运作模式,很可能涉及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或非法集资犯罪(尤其可能构成集资诈骗罪)。从司法角度来看,如果按非法集资定性,将面临巨大的工作量,包括统计、联系和返还200万左右投资人的资金。而如果定为传销犯罪,则可能不存在受害人的概念,涉案款项可能全部罚没归国库。这种处理方式虽然简化了司法程序,但可能不符合投资者的期望。在当前的司法实践中,传销犯罪涉及的资金很少有机会返还给投资人。主要原因包括:1. 涉案资金多被定性为"非法所得",依法予以查封、冻结、扣押,并最终罚没上缴国库。2. 司法机关优先考虑打击犯罪、维护金融秩序,而非返还个人资金。3. 许多案件中,资产已被迅速转移至境外或通过虚拟货币洗钱,追回难度极大。虽然也有极少数案例判决返还投资人资金,但这并不能代表未来案件的审理方向。中国不是判例法国家,目前的司法实务仍以罚没为主。对于以USDT进行投资的情况,投资者面临更多法律风险:1. 虚拟货币在中国不具备法偿性,相关交易不受法律保护。2. 虽然一些判决认可虚拟货币的财产属性,但这主要适用于刑法范围,不等同于支持其交易或投资。3. 即使涉案资产是虚拟币,也可能被视为非法所得予以没收。总的来说,披着"区块链"、"USDT"、"矿机"等外衣的虚拟币理财项目,本质上可能是新型的庞氏骗局。投资者应当警惕这类项目,谨慎对待高收益承诺,远离"拉人头"和"返佣分红"模式,不轻信网络上的"投资达人"或"理财老师"。一旦发现可疑平台,应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在当前环境下,法律难以保护不合规的投机行为。投资者需要保持清醒头脑,谨慎评估风险,以免陷入骗局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警惕新型骗局 "鑫慷嘉"事件揭示虚拟币投资陷阱
披着投资外衣的新型骗局
近期,一个名为"鑫慷嘉"的组织在多个社交平台和投资交流群中频繁被提及。据公开资料显示,该组织自2023年开始活跃,以迪拜黄金交易所中国分站的名义展开业务。initially它以原油期货投资为名,后来转向"大数据投资"、"外汇投资"和"虚拟货币投资"等领域吸引投资者。参与者需缴纳1000 USDT的门槛费成为会员,按照类似军事化的组织结构发展壮大,不同级别间存在不同比例的返利。
2023年6月26日,该平台全面关闭提现通道。据传,国内约有200万投资者受影响,涉案资金可能高达180亿左右,且以USDT形式被混币转移。值得注意的是,早在今年4月,迪拜官方的黄金和商品交易所(DGCX)就曾发布通知,声明DGCX在中国并未设立任何关联机构或合作伙伴。
尽管一些部门曾对"鑫慷嘉"发出警示,但仍有人质疑其是否真的出现问题。有观点认为,按照"鑫慷嘉"的运作模式,很可能涉及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或非法集资犯罪(尤其可能构成集资诈骗罪)。
从司法角度来看,如果按非法集资定性,将面临巨大的工作量,包括统计、联系和返还200万左右投资人的资金。而如果定为传销犯罪,则可能不存在受害人的概念,涉案款项可能全部罚没归国库。这种处理方式虽然简化了司法程序,但可能不符合投资者的期望。
在当前的司法实践中,传销犯罪涉及的资金很少有机会返还给投资人。主要原因包括:
涉案资金多被定性为"非法所得",依法予以查封、冻结、扣押,并最终罚没上缴国库。
司法机关优先考虑打击犯罪、维护金融秩序,而非返还个人资金。
许多案件中,资产已被迅速转移至境外或通过虚拟货币洗钱,追回难度极大。
虽然也有极少数案例判决返还投资人资金,但这并不能代表未来案件的审理方向。中国不是判例法国家,目前的司法实务仍以罚没为主。
对于以USDT进行投资的情况,投资者面临更多法律风险:
虚拟货币在中国不具备法偿性,相关交易不受法律保护。
虽然一些判决认可虚拟货币的财产属性,但这主要适用于刑法范围,不等同于支持其交易或投资。
即使涉案资产是虚拟币,也可能被视为非法所得予以没收。
总的来说,披着"区块链"、"USDT"、"矿机"等外衣的虚拟币理财项目,本质上可能是新型的庞氏骗局。投资者应当警惕这类项目,谨慎对待高收益承诺,远离"拉人头"和"返佣分红"模式,不轻信网络上的"投资达人"或"理财老师"。一旦发现可疑平台,应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在当前环境下,法律难以保护不合规的投机行为。投资者需要保持清醒头脑,谨慎评估风险,以免陷入骗局造成不必要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