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质押赛道面临转折:头部项目调整战略,生态热度降温2024年上半年,再质押概念引发市场热潮,成为加密生态的焦点话题。EigenLayer的崛起带动了Ether.fi、Renzo等项目的兴起,再质押代币(LRT)市场蓬勃发展。然而,如今这个赛道的两大领军项目都选择了战略转型。Ether.fi宣布转型为加密新型银行,计划推出现金卡和面向美国用户的质押服务。同时,Eigen Labs宣布裁员约25%,重组资源全力开发新产品EigenCloud。这些变化是否预示着再质押赛道正在失去吸引力?过去几年,再质押赛道经历了从概念试水到资本密集涌入的周期。数据显示,目前该赛道已累计诞生70余个项目。EigenLayer作为首个将ReStaking模型推向市场的以太坊生态项目,催生了一批流动性再质押协议的集体爆发。2024年,该赛道融资事件激增至27起,全年吸金近2.3亿美元,成为加密市场最受关注的领域之一。然而,进入2025年后,融资节奏开始放缓,赛道整体热度逐步降温。同时,市场洗牌加速,已有11个项目相继停运,早期泡沫逐渐被清理。目前,EigenLayer仍是赛道的主导者,TVL约为142亿美元,占据全行业超63%的市场份额。尽管再质押协议的总TVL仍保持在224亿美元的高位,但较2024年12月的历史峰值已下降22.7%。用户活跃度的下滑更为明显,以太坊流动性再质押的日活跃存款用户数从2024年7月的高峰骤降至当前仅三十余人。从验证者角度看,再质押的吸引力也在减弱,当前以太坊每日活跃的再质押验证者与常规质押验证者相比已不足3%。面对增长瓶颈,头部项目开始寻求转型。Ether.fi转向"加密新型银行"模式,通过结合现实世界场景构建金融操作闭环。EigenLayer则选择了更偏向基础设施的战略重构,将资源集中投入新产品开发者平台EigenCloud。这些转型举措本质上反映了相同的逻辑:将"再质押"从终点叙事转变为构建更复杂应用系统的起始模块。再质押本身并未消亡,但其单一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只有当它被嵌入更具规模效应的应用叙事中,才能持续吸引用户和资本。再质押赛道曾以"二次收益"的机制设计点燃市场热情,如今正在更复杂的应用图谱中寻找新的定位和生命力。未来,该赛道的发展或将呈现出更加多元化和深度融合的趋势。
再质押热潮褪去 头部项目转型寻出路
再质押赛道面临转折:头部项目调整战略,生态热度降温
2024年上半年,再质押概念引发市场热潮,成为加密生态的焦点话题。EigenLayer的崛起带动了Ether.fi、Renzo等项目的兴起,再质押代币(LRT)市场蓬勃发展。然而,如今这个赛道的两大领军项目都选择了战略转型。
Ether.fi宣布转型为加密新型银行,计划推出现金卡和面向美国用户的质押服务。同时,Eigen Labs宣布裁员约25%,重组资源全力开发新产品EigenCloud。这些变化是否预示着再质押赛道正在失去吸引力?
过去几年,再质押赛道经历了从概念试水到资本密集涌入的周期。数据显示,目前该赛道已累计诞生70余个项目。EigenLayer作为首个将ReStaking模型推向市场的以太坊生态项目,催生了一批流动性再质押协议的集体爆发。2024年,该赛道融资事件激增至27起,全年吸金近2.3亿美元,成为加密市场最受关注的领域之一。
然而,进入2025年后,融资节奏开始放缓,赛道整体热度逐步降温。同时,市场洗牌加速,已有11个项目相继停运,早期泡沫逐渐被清理。目前,EigenLayer仍是赛道的主导者,TVL约为142亿美元,占据全行业超63%的市场份额。
尽管再质押协议的总TVL仍保持在224亿美元的高位,但较2024年12月的历史峰值已下降22.7%。用户活跃度的下滑更为明显,以太坊流动性再质押的日活跃存款用户数从2024年7月的高峰骤降至当前仅三十余人。从验证者角度看,再质押的吸引力也在减弱,当前以太坊每日活跃的再质押验证者与常规质押验证者相比已不足3%。
面对增长瓶颈,头部项目开始寻求转型。Ether.fi转向"加密新型银行"模式,通过结合现实世界场景构建金融操作闭环。EigenLayer则选择了更偏向基础设施的战略重构,将资源集中投入新产品开发者平台EigenCloud。
这些转型举措本质上反映了相同的逻辑:将"再质押"从终点叙事转变为构建更复杂应用系统的起始模块。再质押本身并未消亡,但其单一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只有当它被嵌入更具规模效应的应用叙事中,才能持续吸引用户和资本。
再质押赛道曾以"二次收益"的机制设计点燃市场热情,如今正在更复杂的应用图谱中寻找新的定位和生命力。未来,该赛道的发展或将呈现出更加多元化和深度融合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