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互联网投资到全身投入加密货币的历程Jason作为一名互联网领域的风险投资人,曾在华兴资本、启明创投等知名机构任职,后来还负责过某知名企业家族办公室的国内投资业务。他第一次接触加密货币是在2017年的ICO热潮中,当时对这个领域还存有疑虑,只是小赚了一笔就退出了。2020年,Jason受到了一位资深投资者的影响,开始重新认真思考比特币的长期价值。他被一个简单而有力的逻辑所打动:电商在十年间的渗透率从3%增长到30%,而加密货币当时的全球用户渗透率仅为2-3%,未来增长空间巨大。这种"渗透率"思维成为了Jason后续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2023年,Jason创立了自己的基金NDV。在比特币价格约2.9万美元时入场,至今已获得了超过4倍的回报,表现优于比特币本身。他的投资策略看似简单,实则深谙市场规律。## 聚焦机构投资者的需求Jason的投资理念围绕着"机构渗透率"展开。2023年,他们主要投资GBTC,利用其对比特币的折价获得了超额收益。随着ETF获批,折价消失后,Jason开始思考下一个机构投资者会关注的热点。经过深入分析,Jason认为与加密货币相关的股票会成为机构投资者的新宠。在权衡了矿业股、某交易平台股票和MSTR后,他们最终选择了MSTR。原因很简单:逻辑越简单,越容易形成共识,尤其是在机构投资者刚开始接触加密货币的阶段。事实证明,MSTR的表现确实出色,超越了许多热门资产,包括比特币本身。## 机构资金的关注重点Jason眼中的"大资金"包括主权基金、保险公司、大学基金、捐赠基金和各类对冲基金。这些机构目前在加密货币领域的配置比例可能还不到千分之一。他认为,机构投资者最看重的是易懂性和流动性。因此,在目前阶段,他们的投资选择主要集中在比特币或少数几只相关股票上,尤其是流动性好的标的更容易吸引资金。Jason的投资逻辑非常直接:"哪里有容易理解的共识,哪里流动性好,哪里就可能会有大资金涌入。"他指出,一些老牌加密货币之所以能获得更多关注,也是因为它们具备这些特质。## 对牛市顶部的判断Jason对市场大趋势的判断一直相当准确。关于牛市顶部,他依然从"机构资金的思维"出发。他分析,从ETF发行到现在,比特币从4万美元涨到10万美元左右,市场流入了300-500亿美元。如果要推动价格到15万美元,至少需要同等规模的资金流入。他认为,短期内美国联邦层面不太可能提供这么大规模的资金。目前可能的"大买家"主要是各州政府。如果按照大州能投入20亿美元来估算,50个州合计可能贡献500-1000亿美元。基于这些分析,Jason预计比特币价格的顶部可能在15万美元左右。他建议关注某些专业人士提供的宏观链上数据分析。## 市场周期的演变Jason认为,传统的四年一轮的市场周期可能不再适用,因为供给端的周期性压力已经大幅减弱。未来,随着长期资金的进入,加密货币市场可能会更接近美股的运作模式。他预测,在未来的政策环境下,不同的加密货币可能会逐渐形成各自独立的叙事和趋势,不再与比特币同步涨跌。市场可能会从类似A股的板块轮动,转变为更像美股的"强者恒强"格局。## 小币种投资策略对于小币种的选择,Jason有一个简单而有效的原则:只投资于他认识的项目创始人的代币。他认为,只要创始人持续在项目上努力,即使短期内没有突出表现,最坏的结果也只是机会成本的损失。在评估创始人时,Jason特别关注他们的成长性。无论是善于营销还是专注于技术开发,只要创始人能不断给投资者带来新的认知,并且切实推进项目发展,Jason就认为这是值得投资的团队。## 保持进步的方法Jason强调,保持进步的关键在于勇于承认错误,诚实面对自己。他推荐了一本对他影响深远的书《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教会了他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在交易方面,Jason建议通过实践、迭代和复盘来提升能力。他特别提到了一个有效但难以坚持的方法:记录每次交易的原因,并持续复盘。最后,Jason推荐关注某位资深交易员,他认为这位交易员的洞见对自己的加密货币投资理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结语与Jason的对话揭示了一个成功投资者的思维方式:关注大趋势,理解机构投资者的需求,保持开放和学习的态度。在快速变化的加密货币市场中,这些原则可能比具体的交易策略更为重要。投资者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方法,以适应市场的演变,同时保持对自身能力的清晰认识。
资深投资人深度剖析:机构资金布局加密市场的逻辑与趋势
从互联网投资到全身投入加密货币的历程
Jason作为一名互联网领域的风险投资人,曾在华兴资本、启明创投等知名机构任职,后来还负责过某知名企业家族办公室的国内投资业务。他第一次接触加密货币是在2017年的ICO热潮中,当时对这个领域还存有疑虑,只是小赚了一笔就退出了。
2020年,Jason受到了一位资深投资者的影响,开始重新认真思考比特币的长期价值。他被一个简单而有力的逻辑所打动:电商在十年间的渗透率从3%增长到30%,而加密货币当时的全球用户渗透率仅为2-3%,未来增长空间巨大。这种"渗透率"思维成为了Jason后续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2023年,Jason创立了自己的基金NDV。在比特币价格约2.9万美元时入场,至今已获得了超过4倍的回报,表现优于比特币本身。他的投资策略看似简单,实则深谙市场规律。
聚焦机构投资者的需求
Jason的投资理念围绕着"机构渗透率"展开。2023年,他们主要投资GBTC,利用其对比特币的折价获得了超额收益。随着ETF获批,折价消失后,Jason开始思考下一个机构投资者会关注的热点。
经过深入分析,Jason认为与加密货币相关的股票会成为机构投资者的新宠。在权衡了矿业股、某交易平台股票和MSTR后,他们最终选择了MSTR。原因很简单:逻辑越简单,越容易形成共识,尤其是在机构投资者刚开始接触加密货币的阶段。
事实证明,MSTR的表现确实出色,超越了许多热门资产,包括比特币本身。
机构资金的关注重点
Jason眼中的"大资金"包括主权基金、保险公司、大学基金、捐赠基金和各类对冲基金。这些机构目前在加密货币领域的配置比例可能还不到千分之一。
他认为,机构投资者最看重的是易懂性和流动性。因此,在目前阶段,他们的投资选择主要集中在比特币或少数几只相关股票上,尤其是流动性好的标的更容易吸引资金。
Jason的投资逻辑非常直接:"哪里有容易理解的共识,哪里流动性好,哪里就可能会有大资金涌入。"他指出,一些老牌加密货币之所以能获得更多关注,也是因为它们具备这些特质。
对牛市顶部的判断
Jason对市场大趋势的判断一直相当准确。关于牛市顶部,他依然从"机构资金的思维"出发。他分析,从ETF发行到现在,比特币从4万美元涨到10万美元左右,市场流入了300-500亿美元。如果要推动价格到15万美元,至少需要同等规模的资金流入。
他认为,短期内美国联邦层面不太可能提供这么大规模的资金。目前可能的"大买家"主要是各州政府。如果按照大州能投入20亿美元来估算,50个州合计可能贡献500-1000亿美元。
基于这些分析,Jason预计比特币价格的顶部可能在15万美元左右。他建议关注某些专业人士提供的宏观链上数据分析。
市场周期的演变
Jason认为,传统的四年一轮的市场周期可能不再适用,因为供给端的周期性压力已经大幅减弱。未来,随着长期资金的进入,加密货币市场可能会更接近美股的运作模式。
他预测,在未来的政策环境下,不同的加密货币可能会逐渐形成各自独立的叙事和趋势,不再与比特币同步涨跌。市场可能会从类似A股的板块轮动,转变为更像美股的"强者恒强"格局。
小币种投资策略
对于小币种的选择,Jason有一个简单而有效的原则:只投资于他认识的项目创始人的代币。他认为,只要创始人持续在项目上努力,即使短期内没有突出表现,最坏的结果也只是机会成本的损失。
在评估创始人时,Jason特别关注他们的成长性。无论是善于营销还是专注于技术开发,只要创始人能不断给投资者带来新的认知,并且切实推进项目发展,Jason就认为这是值得投资的团队。
保持进步的方法
Jason强调,保持进步的关键在于勇于承认错误,诚实面对自己。他推荐了一本对他影响深远的书《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教会了他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
在交易方面,Jason建议通过实践、迭代和复盘来提升能力。他特别提到了一个有效但难以坚持的方法:记录每次交易的原因,并持续复盘。
最后,Jason推荐关注某位资深交易员,他认为这位交易员的洞见对自己的加密货币投资理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结语
与Jason的对话揭示了一个成功投资者的思维方式:关注大趋势,理解机构投资者的需求,保持开放和学习的态度。在快速变化的加密货币市场中,这些原则可能比具体的交易策略更为重要。投资者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方法,以适应市场的演变,同时保持对自身能力的清晰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