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疯狂到理性:加密货币风投的成长历程## 引言曾几何时,每一则加密货币融资公告都让我兴奋不已。每一轮种子融资都仿佛是重大新闻。"某匿名团队为创新型DeFi协议筹得500万美元!"我会疯狂研究创始人背景,深入他们的社区,试图揣摩项目的独特之处。时光飞逝来到2025年。又一轮融资登上新闻头条。A轮融资。3600万美元。稳定币支付基础设施。我将其归类为"企业区块链解决方案",然后继续处理手头事务。不知不觉间,我何时变得如此......务实了?自2020年以来,加密货币风投的后期交易首次超过了早期交易。65%对35%。这个比例值得反复咀嚼。这个行业曾经建立在早期融资的基础上,匿名团队在简陋环境中开发DeFi协议进行创新。而现在?A轮及之后的融资正在主导资金流向。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一切都变了。但似乎又一切如常。## 加密货币风投的新面貌正装革履的投资者。尽职调查从几分钟延长至数月之久。合规监管。机构采纳。专业的项目路演,取代了匿名的社区消息。身份验证流程。法律团队。切实可行的盈利模式。某些公司为"统一链上支付"筹集了3600万美元。另一家公司为"基于稳定币的支付服务"筹集了700万美元。这些都是基础设施项目。企业对企业的解决方案。企业级平台。平淡无奇但能盈利、可扩展的业务。## 数据解读加密货币风投的头条新闻总爱夸大其词,让我们从事实开始:2025年第一季度:446笔交易共投资49亿美元(环比增长40%)。今年迄今:共筹集77亿美元,2025年有望达到180亿美元。然而问题在于:某主权基金向某交易平台开出了20亿美元的支票。这恰恰反映了当前的风投环境:少数几笔巨额交易扭曲了整体数据,而生态系统整体仍然低迷。根据某研究机构的数据,比特币价格与风投活动之间的相关性——多年来一直可靠——在2023年出现断裂,至今未能恢复。比特币创下新高,而风投活动依然低迷。事实证明,当机构可以购买比特币ETF时,他们不需要为风险初创公司提供资金来获得加密货币敞口。## 风投的现实处境加密货币风险投资从2022年230亿美元的峰值下降了70%,2024年仅为60亿美元。交易数量从2022年第一季度的941笔骤减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182笔。更令人警醒的是——自2017年以来筹集种子轮融资的7650家公司中,仅17%进入了A轮。而只有1%达到了C轮。这反映了加密货币风投的成熟过程,对那些期待盛宴永不落幕的人来说,这将是一段艰难时期。## 投资重心的转移2021-2022年的热门领域——游戏、NFT、DAO——几乎从风投的视野中消失。2025年第一季度,构建交易和基础设施的公司吸引了大部分风险投资。DeFi协议筹集了7.63亿美元。与此同时,曾经主导交易数量的Web3/NFT/DAO/游戏类别,在资本分配中已降至第四位。这表明风投终于将创收业务置于叙事驱动的投机之上。真正推动加密货币交易的基础设施获得了资金。实际应用广泛的程序获得了资金。产生实际费用的协议获得了资金。而其他项目将越来越难以获得资本。人工智能也已成为风险投资的主要竞争对手。相较于押注加密游戏,投资者更倾向于具有明确收入路径的AI应用。加密原生应用的机会成本已显著提高,不利于那些无法展示即时效用的项目。## 成长的挑战最值得深思的统计数据是:加密货币从种子轮到A轮的晋级率仅为17%。这意味着每六家筹得种子轮资金的公司中,有五家永远无法获得有意义的后续融资。相比之下,传统科技行业约有25-30%的种子轮公司能达到A轮,由此可见问题的严重性。长期以来,加密货币的成功指标存在根本性缺陷。为什么?因为多年来,加密货币的剧本很简单:筹集风险资金,构建一些看似创新的东西,推出代币,让散户投资者提供退出流动性。风投不需要公司真正通过融资轮次成长,因为公开市场会为他们提供出路。这种安全网已经消失了。2024年发行的大多数代币的交易价格仅为其初始估值的一小部分。某协议的代币以65亿美元的完全摊薄估值发行,如今已下跌80%。月收入超过100万美元的项目屈指可数。当代币上市之路走到尽头时,真正的成长率才逐渐显现。而且结果并不乐观。结果如何呢?风投现在提出的问题,与传统投资者几十年来一直在问的问题如出一辙:"你如何赚钱?"以及"你何时才能盈利?"这显然是加密货币领域的革命性概念。## 投资集中化趋势尽管交易数量大幅下降,但交易规模却出现了有趣的变化。自2022年以来,种子轮的中位数显著增长,尽管整体上筹资的公司减少了。这表明行业正围绕更少、更大的赌注进行整合。"撒网式"的种子投资时代已经结束。给创始人的信息很明确:如果你不在核心圈子里,你可能就得不到资金。如果你没有获得顶级基金的融资,你获得后续融资的机会就会大幅下降。这种集中化不仅限于资金。数据显示,某顶级基金投资组合中44%的公司在后续轮次融资中有该基金的参与。对于另一家知名基金,这个比例是25%。顶级基金不仅在挑选赢家,还积极确保他们的投资组合公司继续获得资金。## 结语我们目睹了从"革命性DeFi协议"到"企业区块链解决方案"的转变。坦白说,这让人感到矛盾。一方面,我怀念那种混沌。剧烈的波动。那些用网名的匿名团队为听起来像白日梦一样的想法筹集数百万美元。那种疯狂中有种纯粹。仅仅是创造者和信徒们在押注传统金融甚至无法想象的未来。但另一方面——那个见证了太多有潜力的项目因基本面不足而失败的一面——知道这种调整是不可避免的。多年来,加密货币风投一直以一种根本上错误的方式运作。创业公司可以仅凭白皮书筹集资金,向散户投资者推出代币以获得流动性,然后无论是否构建了用户真正想要的东西,都称之为成功。结果呢?一个为了炒作周期而非价值创造而优化的生态系统。现在,该行业正经历着姗姗来迟的从投机到实质的转变。市场终于开始应用从一开始就应该存在的绩效标准。当只有17%的种子轮公司进入A轮融资时——这意味着市场效率终于赶上了这个曾经被过度叙事人为支撑的行业。这一切既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对于习惯于基于代币潜力而非商业基本面筹集资金的创始人来说,新现实是残酷的。你需要用户、收入和明确的盈利路径。但对于那些构建解决真实问题、真正业务的公司来说,环境从未如此好。资金竞争减少,投资者更专注,成功指标更清晰。短期投机资金已经撤离,留下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创业公司所需的巨额资金。留下的机构投资者并非在寻找下一个投机性项目或虚无缥缈的基础设施投资。在这次转型中幸存的创始人和投资者将为加密货币的下一章构建基础设施。与上一个周期不同,这一次将建立在商业基本面上,而不是代币机制上。淘金热已经结束。真正的挖掘工作才刚刚开始。尽管我说过怀念那种混沌?但这正是加密货币所需要的。
加密货币风投转型:从狂热投机到理性资本
从疯狂到理性:加密货币风投的成长历程
引言
曾几何时,每一则加密货币融资公告都让我兴奋不已。
每一轮种子融资都仿佛是重大新闻。"某匿名团队为创新型DeFi协议筹得500万美元!"
我会疯狂研究创始人背景,深入他们的社区,试图揣摩项目的独特之处。
时光飞逝来到2025年。又一轮融资登上新闻头条。A轮融资。3600万美元。稳定币支付基础设施。
我将其归类为"企业区块链解决方案",然后继续处理手头事务。
不知不觉间,我何时变得如此......务实了?
自2020年以来,加密货币风投的后期交易首次超过了早期交易。
65%对35%。
这个比例值得反复咀嚼。
这个行业曾经建立在早期融资的基础上,匿名团队在简陋环境中开发DeFi协议进行创新。
而现在?A轮及之后的融资正在主导资金流向。
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
一切都变了。但似乎又一切如常。
加密货币风投的新面貌
正装革履的投资者。尽职调查从几分钟延长至数月之久。
合规监管。机构采纳。
专业的项目路演,取代了匿名的社区消息。
身份验证流程。法律团队。切实可行的盈利模式。
某些公司为"统一链上支付"筹集了3600万美元。另一家公司为"基于稳定币的支付服务"筹集了700万美元。
这些都是基础设施项目。企业对企业的解决方案。企业级平台。
平淡无奇但能盈利、可扩展的业务。
数据解读
加密货币风投的头条新闻总爱夸大其词,让我们从事实开始:
2025年第一季度:446笔交易共投资49亿美元(环比增长40%)。
今年迄今:共筹集77亿美元,2025年有望达到180亿美元。
然而问题在于:某主权基金向某交易平台开出了20亿美元的支票。
这恰恰反映了当前的风投环境:少数几笔巨额交易扭曲了整体数据,而生态系统整体仍然低迷。
根据某研究机构的数据,比特币价格与风投活动之间的相关性——多年来一直可靠——在2023年出现断裂,至今未能恢复。
比特币创下新高,而风投活动依然低迷。事实证明,当机构可以购买比特币ETF时,他们不需要为风险初创公司提供资金来获得加密货币敞口。
风投的现实处境
加密货币风险投资从2022年230亿美元的峰值下降了70%,2024年仅为60亿美元。
交易数量从2022年第一季度的941笔骤减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182笔。
更令人警醒的是——自2017年以来筹集种子轮融资的7650家公司中,仅17%进入了A轮。
而只有1%达到了C轮。
这反映了加密货币风投的成熟过程,对那些期待盛宴永不落幕的人来说,这将是一段艰难时期。
投资重心的转移
2021-2022年的热门领域——游戏、NFT、DAO——几乎从风投的视野中消失。
2025年第一季度,构建交易和基础设施的公司吸引了大部分风险投资。DeFi协议筹集了7.63亿美元。与此同时,曾经主导交易数量的Web3/NFT/DAO/游戏类别,在资本分配中已降至第四位。
这表明风投终于将创收业务置于叙事驱动的投机之上。
真正推动加密货币交易的基础设施获得了资金。
实际应用广泛的程序获得了资金。
产生实际费用的协议获得了资金。
而其他项目将越来越难以获得资本。
人工智能也已成为风险投资的主要竞争对手。
相较于押注加密游戏,投资者更倾向于具有明确收入路径的AI应用。加密原生应用的机会成本已显著提高,不利于那些无法展示即时效用的项目。
成长的挑战
最值得深思的统计数据是:加密货币从种子轮到A轮的晋级率仅为17%。
这意味着每六家筹得种子轮资金的公司中,有五家永远无法获得有意义的后续融资。
相比之下,传统科技行业约有25-30%的种子轮公司能达到A轮,由此可见问题的严重性。
长期以来,加密货币的成功指标存在根本性缺陷。
为什么?因为多年来,加密货币的剧本很简单:筹集风险资金,构建一些看似创新的东西,推出代币,让散户投资者提供退出流动性。风投不需要公司真正通过融资轮次成长,因为公开市场会为他们提供出路。
这种安全网已经消失了。2024年发行的大多数代币的交易价格仅为其初始估值的一小部分。某协议的代币以65亿美元的完全摊薄估值发行,如今已下跌80%。月收入超过100万美元的项目屈指可数。
当代币上市之路走到尽头时,真正的成长率才逐渐显现。而且结果并不乐观。结果如何呢?风投现在提出的问题,与传统投资者几十年来一直在问的问题如出一辙:"你如何赚钱?"以及"你何时才能盈利?"这显然是加密货币领域的革命性概念。
投资集中化趋势
尽管交易数量大幅下降,但交易规模却出现了有趣的变化。自2022年以来,种子轮的中位数显著增长,尽管整体上筹资的公司减少了。
这表明行业正围绕更少、更大的赌注进行整合。"撒网式"的种子投资时代已经结束。
给创始人的信息很明确:如果你不在核心圈子里,你可能就得不到资金。如果你没有获得顶级基金的融资,你获得后续融资的机会就会大幅下降。
这种集中化不仅限于资金。
数据显示,某顶级基金投资组合中44%的公司在后续轮次融资中有该基金的参与。
对于另一家知名基金,这个比例是25%。顶级基金不仅在挑选赢家,还积极确保他们的投资组合公司继续获得资金。
结语
我们目睹了从"革命性DeFi协议"到"企业区块链解决方案"的转变。
坦白说,这让人感到矛盾。
一方面,我怀念那种混沌。剧烈的波动。那些用网名的匿名团队为听起来像白日梦一样的想法筹集数百万美元。
那种疯狂中有种纯粹。仅仅是创造者和信徒们在押注传统金融甚至无法想象的未来。
但另一方面——那个见证了太多有潜力的项目因基本面不足而失败的一面——知道这种调整是不可避免的。
多年来,加密货币风投一直以一种根本上错误的方式运作。创业公司可以仅凭白皮书筹集资金,向散户投资者推出代币以获得流动性,然后无论是否构建了用户真正想要的东西,都称之为成功。
结果呢?一个为了炒作周期而非价值创造而优化的生态系统。
现在,该行业正经历着姗姗来迟的从投机到实质的转变。
市场终于开始应用从一开始就应该存在的绩效标准。当只有17%的种子轮公司进入A轮融资时——这意味着市场效率终于赶上了这个曾经被过度叙事人为支撑的行业。
这一切既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对于习惯于基于代币潜力而非商业基本面筹集资金的创始人来说,新现实是残酷的。你需要用户、收入和明确的盈利路径。
但对于那些构建解决真实问题、真正业务的公司来说,环境从未如此好。资金竞争减少,投资者更专注,成功指标更清晰。
短期投机资金已经撤离,留下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创业公司所需的巨额资金。留下的机构投资者并非在寻找下一个投机性项目或虚无缥缈的基础设施投资。
在这次转型中幸存的创始人和投资者将为加密货币的下一章构建基础设施。与上一个周期不同,这一次将建立在商业基本面上,而不是代币机制上。
淘金热已经结束。真正的挖掘工作才刚刚开始。
尽管我说过怀念那种混沌?但这正是加密货币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