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穩定幣的"GPT時刻":區塊鏈在金融和公共部門的大規模應用2025年可能成爲區塊鏈在金融和公共領域應用的"ChatGPT時刻"。美國監管機構對區塊鏈的支持性立場預計將成爲改變行業格局的一年,可能會導致基於區塊鏈的貨幣得到更廣泛的採用,並刺激美國私營和公共部門在金融及其他領域出現其他用例。另一個潛在的催化劑是持續關注公共支出的透明度和問責制。這些變化建立在過去12-15個月的發展之上,包括歐盟的加密資產監管市場(MiCA)、加密貨幣ETF發行所體現的用戶需求增長、加密貨幣交易和托管的制度化,以及美國政府建立戰略比特幣儲備。雖然銀行、資產管理公司、公共部門和政府機構對區塊鏈的參與度有所提高,但它們仍落後於一些較爲樂觀的預期。現實情況是:數字金融已經存在於消費者和機構金融領域,包括互聯網銀行這些專有數據庫和中心化系統之上。我們現在正看到互聯網原生技術、貨幣以及區塊鏈和數字原生用例的正在加速融合。政府對區塊鏈的採用分爲兩類:賦能新的金融工具和系統現代化。系統通過整合共享帳本進行升級,以增強數據同步、透明度和效率。穩定幣目前是美國國債的主要持有者,並開始影響全球金融流動。穩定幣的日益普及反映了對美元計價資產的持續需求。## 穩定幣的崛起穩定幣是與穩定資產(例如美元)掛鉤的加密貨幣,推動其獲得更廣泛接受的主要催化劑可能是美國監管的明確性。這可以使穩定幣以及區塊鏈(從更廣泛的角度來看)更好地融入現有金融體系。鑑於美元在國際金融中的主導地位,美國對於穩定幣的變化將影響更廣泛的全球體系。美國政府似乎熱衷於促進在岸數字資產行業的發展,這是其提升創新和效率的重點之一。2025年1月,美國總統行政命令題爲"加強美國在數字金融技術領域的領導地位",成立了一個數字資產工作組,負責爲該行業制定聯邦監管框架。在監管友好的背景下,數字資產與現有金融機構日益融合,爲穩定幣的使用量增長奠定了基礎,新興市場和前沿市場對美元的需求等宏觀經濟因素也進一步支撐了這一趨勢。根據DefiLlama數據,截至2025年3月底,穩定幣的總價值超過2300億美元,是五年前的30倍。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加密貨幣總價值的增長(截至2025年3月底的五年內增長了1400%)以及機構需求的增長。我們分析表明,在基準情形下,穩定幣的總供應量可能達到1.6萬億美元,熊市和牛市情景分別達到約0.5萬億美元至3.7萬億美元。美國國債需求:建立美國穩定幣監管框架將支持美國境內外對美元無風險資產的需求。穩定幣發行者必須購買美國國債或類似的低風險資產,以此作爲衡量其擁有安全基礎抵押品的指標。在基準情形下,我們預計美國國債購買量將超過1萬億美元。到2030年,穩定幣發行者持有的美國國債數量可能超過目前任何一個司法管轄區的總量。## 未來挑戰穩定幣的發展也面臨阻力和挑戰。雖然美元的主導地位可能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而演變,歐元或其他貨幣會受到各國法規的推動,但許多非美國政策制定者可能會將穩定幣視爲美元霸權的工具。地緣政治形勢依然動蕩。如果世界繼續走向多極化體系,中國和歐洲的政策制定者很可能會熱衷於推動央行數字貨幣(CBDC)或以本國貨幣發行的穩定幣。新興市場和前沿市場的政策制定者也將對美元化帶來的本地風險保持警惕。穩定幣和央行數字貨幣(CBDC)都是創建數字貨幣的嘗試,但它們在技術架構和治理方面有所不同。CBDC的發行者是中央銀行,而私人實體可以發行穩定幣。CBDC通常受到區塊鏈原理的啓發,但並非基於公鏈。鑑於批發和金融交易對美元的需求,尤其是貨幣波動較大的司法管轄區對美元的需求,穩定幣可能扮演歐洲美元2.0的角色。因此,我們預計未來幾年穩定幣市場仍將以美元爲主。在基準情形下,我們預計2030年穩定幣供應量約90%將以美元計價,盡管低於目前的近100%。穩定幣存在擠兌風險,並可能引發蔓延效應。2023年,穩定幣脫鉤約1900次,其中約600次爲大型穩定幣。大規模脫鉤事件可能會抑制加密市場的流動性,觸發自動清算,削弱交易平台的贖回能力,並可能對金融體系產生更廣泛的蔓延效應。例如,2023年3月,硅谷銀行倒閉的消息引發了USDC的大規模贖回。Galaxy Digital最近的一份報告指出,Tether提供了約80億美元的資金,約佔加密借貸業務總額的25%,並指出如果Tether使用儲戶的資金發放這些貸款,"則違反了部分銀行制度,並將面臨嚴重的系統性風險"。## 公共部門需要區塊鏈嗎?信任和透明度對於維護公衆對政府和機構的支持至關重要。區塊鏈引入了一種基於信任的去中心化公共部門數據管理方法。傳統系統的信任源於權威機構——例如政府驗證自身記錄——而區塊鏈則允許加密真實性證明。信任植根於技術本身。區塊鏈的不可篡改性確保信息一旦記錄就無法更改,從而爲敏感公共數據(例如土地登記、投票系統和金融交易)提供防篡改記錄。雖然其他技術也能實現不可篡改,但它們通常需要可信方來執行。跨境活動,尤其是通過世界銀行等機構或人道主義援助項目支付國際資金,是區塊鏈的重要用例。國際資金流動可能不透明,難以有效驗證資源是否到達預期接收者。區塊鏈可以爲復雜的交易提供透明度,即使在金融機構運作不暢的偏遠或不穩定地區也是如此。在一個簡單的數據庫就足以滿足需求的情況下構建區塊鏈,就像開着法拉利去街角商店一樣——昂貴、低效且毫無必要。如果所有輸入和輸出都由一個實體控制,區塊鏈就沒有任何真正的優勢。它的真正價值只有在需要去信任的價值交換時才會顯現。## 專家觀點A. 數字信任革命Siim Sikkut曾任愛沙尼亞政府首席信息官(2017-2022),現擔任愛沙尼亞總統數字顧問委員會成員。他也是Digital Nation的執行合夥人。問:是什麼促使愛沙尼亞採用區塊鏈?愛沙尼亞的數字化轉型源於現實需求。作爲一個人口僅略超百萬的小國,效率和生產力至關重要。20世紀90年代末,隨着互聯網的興起,愛沙尼亞開始在政府和銀行領域試驗數字化解決方案。這些早期舉措展現出顯著的優勢,使該國能夠超越其國土面積和資源限制開展運營。這一成功促使愛沙尼亞做出了對數字化創新的戰略承諾。愛沙尼亞採取了一種迭代式的方法,測試新興技術,確定哪些技術行之有效,並推廣成功的解決方案。這種方法催生了在線投票和電子居留權等開創性舉措,這兩項舉措最初都是實驗項目,後來逐漸成爲愛沙尼亞數字基礎設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區塊鏈也遵循了類似的軌跡。愛沙尼亞採用區塊鏈並非爲了應對危機,而是爲了確保高效的數字治理。問:愛沙尼亞如何在政府運營中使用區塊鏈?爲什麼?愛沙尼亞主要使用區塊鏈來確保政府系統中的數據完整性。關鍵挑戰在於維護信任——確保公民能夠信賴其數據的安全性和準確性。雖然加密和網路安全有助於解決機密性和可用性問題,但政府需要一個解決方案來驗證其記錄的完整性。關鍵問題是:如何信任系統管理員及其提供的日志文件?在21世紀初,愛沙尼亞採用了一種定制的區塊鏈——KSI(無密鑰籤名基礎設施),作爲額外的信任層。如今,它已被應用於包括國家衛生登記系統在內的各種政府數據庫。值得注意的是,區塊鏈並不存儲實際記錄,而是記錄訪問或修改記錄的時間和人員的元數據。例如,它不存儲個人的血型,而是記錄何時以及由誰訪問或修改了該條目。這種方法有兩個關鍵優勢。首先,它確保了用戶隱私和監管合規性。其次,從成本和性能方面來看,將大型數據集存儲在鏈上是不切實際的。問:您認爲未來區塊鏈有哪些潛在的用例?一個前景光明的領域是數字文檔,區塊鏈可以增強福利、撥款和公共部門資源分配的安全性、透明度和效率。通過提供不可篡改的帳本,區塊鏈可以減少欺詐,加強問責制,並確保跨機構的無縫驗證。另一個潛在用途是管理和保護存儲價值,尤其是在分配財政援助或補貼的政府項目中。代幣化也具有潛力,尤其是對於參與財政再分配的政府部門而言。B. 整體數字政策Julie Monaco是花旗銀行公共部門銀行業務全球主管。問:成功的國家數字政策是什麼樣的?成功的國家數字政策不僅僅關乎技術,更關乎願景和目標。它始於大膽的領導力和對構建包容性、以人爲本的數字經濟的承諾。授權數字沙皇協調人工智能、數據隱私和網路安全方面的優先事項是關鍵。據估計,對數字身份識別系統的戰略性投資可以爲17億人解鎖訪問權限,節省1100億小時的勞動時間,並增加新興市場GDP的6%。據Juniper Research稱,全球已有36億人註冊,勢頭強勁。愛沙尼亞、印度和新加坡等國家展示了政策引領創新所能帶來的無限可能。問:區塊鏈作爲成功的數字政策的一部分,在實現問責制、透明度和效率方面應該發揮什麼作用?區塊鏈在成功的數字政策中絕對可以發揮作用,尤其是在加強問責制、透明度和效率方面。它能夠創建不可篡改的記錄並通過智能合約實現審計跟蹤自動化,從而有可能減少欺詐、改善監管並建立對公共系統的信任。在效率方面,它可以通過減少官僚主義來簡化稅收或福利分配等服務。但它並非靈丹妙藥,但如果運用得當,區塊鏈可以成爲幫助政府以更高的誠信度、響應能力和效率運作的有力工具。## 穩定
穩定幣崛起:區塊鏈在金融和公共部門的大規模應用時代即將來臨
穩定幣的"GPT時刻":區塊鏈在金融和公共部門的大規模應用
2025年可能成爲區塊鏈在金融和公共領域應用的"ChatGPT時刻"。美國監管機構對區塊鏈的支持性立場預計將成爲改變行業格局的一年,可能會導致基於區塊鏈的貨幣得到更廣泛的採用,並刺激美國私營和公共部門在金融及其他領域出現其他用例。另一個潛在的催化劑是持續關注公共支出的透明度和問責制。
這些變化建立在過去12-15個月的發展之上,包括歐盟的加密資產監管市場(MiCA)、加密貨幣ETF發行所體現的用戶需求增長、加密貨幣交易和托管的制度化,以及美國政府建立戰略比特幣儲備。
雖然銀行、資產管理公司、公共部門和政府機構對區塊鏈的參與度有所提高,但它們仍落後於一些較爲樂觀的預期。現實情況是:數字金融已經存在於消費者和機構金融領域,包括互聯網銀行這些專有數據庫和中心化系統之上。我們現在正看到互聯網原生技術、貨幣以及區塊鏈和數字原生用例的正在加速融合。
政府對區塊鏈的採用分爲兩類:賦能新的金融工具和系統現代化。系統通過整合共享帳本進行升級,以增強數據同步、透明度和效率。
穩定幣目前是美國國債的主要持有者,並開始影響全球金融流動。穩定幣的日益普及反映了對美元計價資產的持續需求。
穩定幣的崛起
穩定幣是與穩定資產(例如美元)掛鉤的加密貨幣,推動其獲得更廣泛接受的主要催化劑可能是美國監管的明確性。這可以使穩定幣以及區塊鏈(從更廣泛的角度來看)更好地融入現有金融體系。
鑑於美元在國際金融中的主導地位,美國對於穩定幣的變化將影響更廣泛的全球體系。
美國政府似乎熱衷於促進在岸數字資產行業的發展,這是其提升創新和效率的重點之一。2025年1月,美國總統行政命令題爲"加強美國在數字金融技術領域的領導地位",成立了一個數字資產工作組,負責爲該行業制定聯邦監管框架。
在監管友好的背景下,數字資產與現有金融機構日益融合,爲穩定幣的使用量增長奠定了基礎,新興市場和前沿市場對美元的需求等宏觀經濟因素也進一步支撐了這一趨勢。
根據DefiLlama數據,截至2025年3月底,穩定幣的總價值超過2300億美元,是五年前的30倍。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加密貨幣總價值的增長(截至2025年3月底的五年內增長了1400%)以及機構需求的增長。我們分析表明,在基準情形下,穩定幣的總供應量可能達到1.6萬億美元,熊市和牛市情景分別達到約0.5萬億美元至3.7萬億美元。
美國國債需求:建立美國穩定幣監管框架將支持美國境內外對美元無風險資產的需求。穩定幣發行者必須購買美國國債或類似的低風險資產,以此作爲衡量其擁有安全基礎抵押品的指標。在基準情形下,我們預計美國國債購買量將超過1萬億美元。到2030年,穩定幣發行者持有的美國國債數量可能超過目前任何一個司法管轄區的總量。
未來挑戰
穩定幣的發展也面臨阻力和挑戰。雖然美元的主導地位可能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而演變,歐元或其他貨幣會受到各國法規的推動,但許多非美國政策制定者可能會將穩定幣視爲美元霸權的工具。
地緣政治形勢依然動蕩。如果世界繼續走向多極化體系,中國和歐洲的政策制定者很可能會熱衷於推動央行數字貨幣(CBDC)或以本國貨幣發行的穩定幣。新興市場和前沿市場的政策制定者也將對美元化帶來的本地風險保持警惕。
穩定幣和央行數字貨幣(CBDC)都是創建數字貨幣的嘗試,但它們在技術架構和治理方面有所不同。CBDC的發行者是中央銀行,而私人實體可以發行穩定幣。CBDC通常受到區塊鏈原理的啓發,但並非基於公鏈。鑑於批發和金融交易對美元的需求,尤其是貨幣波動較大的司法管轄區對美元的需求,穩定幣可能扮演歐洲美元2.0的角色。
因此,我們預計未來幾年穩定幣市場仍將以美元爲主。在基準情形下,我們預計2030年穩定幣供應量約90%將以美元計價,盡管低於目前的近100%。
穩定幣存在擠兌風險,並可能引發蔓延效應。2023年,穩定幣脫鉤約1900次,其中約600次爲大型穩定幣。大規模脫鉤事件可能會抑制加密市場的流動性,觸發自動清算,削弱交易平台的贖回能力,並可能對金融體系產生更廣泛的蔓延效應。例如,2023年3月,硅谷銀行倒閉的消息引發了USDC的大規模贖回。
Galaxy Digital最近的一份報告指出,Tether提供了約80億美元的資金,約佔加密借貸業務總額的25%,並指出如果Tether使用儲戶的資金發放這些貸款,"則違反了部分銀行制度,並將面臨嚴重的系統性風險"。
公共部門需要區塊鏈嗎?
信任和透明度對於維護公衆對政府和機構的支持至關重要。
區塊鏈引入了一種基於信任的去中心化公共部門數據管理方法。傳統系統的信任源於權威機構——例如政府驗證自身記錄——而區塊鏈則允許加密真實性證明。信任植根於技術本身。
區塊鏈的不可篡改性確保信息一旦記錄就無法更改,從而爲敏感公共數據(例如土地登記、投票系統和金融交易)提供防篡改記錄。雖然其他技術也能實現不可篡改,但它們通常需要可信方來執行。
跨境活動,尤其是通過世界銀行等機構或人道主義援助項目支付國際資金,是區塊鏈的重要用例。國際資金流動可能不透明,難以有效驗證資源是否到達預期接收者。區塊鏈可以爲復雜的交易提供透明度,即使在金融機構運作不暢的偏遠或不穩定地區也是如此。
在一個簡單的數據庫就足以滿足需求的情況下構建區塊鏈,就像開着法拉利去街角商店一樣——昂貴、低效且毫無必要。如果所有輸入和輸出都由一個實體控制,區塊鏈就沒有任何真正的優勢。它的真正價值只有在需要去信任的價值交換時才會顯現。
專家觀點
A. 數字信任革命
Siim Sikkut曾任愛沙尼亞政府首席信息官(2017-2022),現擔任愛沙尼亞總統數字顧問委員會成員。他也是Digital Nation的執行合夥人。
問:是什麼促使愛沙尼亞採用區塊鏈?
愛沙尼亞的數字化轉型源於現實需求。作爲一個人口僅略超百萬的小國,效率和生產力至關重要。20世紀90年代末,隨着互聯網的興起,愛沙尼亞開始在政府和銀行領域試驗數字化解決方案。
這些早期舉措展現出顯著的優勢,使該國能夠超越其國土面積和資源限制開展運營。這一成功促使愛沙尼亞做出了對數字化創新的戰略承諾。愛沙尼亞採取了一種迭代式的方法,測試新興技術,確定哪些技術行之有效,並推廣成功的解決方案。這種方法催生了在線投票和電子居留權等開創性舉措,這兩項舉措最初都是實驗項目,後來逐漸成爲愛沙尼亞數字基礎設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區塊鏈也遵循了類似的軌跡。愛沙尼亞採用區塊鏈並非爲了應對危機,而是爲了確保高效的數字治理。
問:愛沙尼亞如何在政府運營中使用區塊鏈?爲什麼?
愛沙尼亞主要使用區塊鏈來確保政府系統中的數據完整性。關鍵挑戰在於維護信任——確保公民能夠信賴其數據的安全性和準確性。雖然加密和網路安全有助於解決機密性和可用性問題,但政府需要一個解決方案來驗證其記錄的完整性。
關鍵問題是:如何信任系統管理員及其提供的日志文件?
在21世紀初,愛沙尼亞採用了一種定制的區塊鏈——KSI(無密鑰籤名基礎設施),作爲額外的信任層。如今,它已被應用於包括國家衛生登記系統在內的各種政府數據庫。
值得注意的是,區塊鏈並不存儲實際記錄,而是記錄訪問或修改記錄的時間和人員的元數據。例如,它不存儲個人的血型,而是記錄何時以及由誰訪問或修改了該條目。這種方法有兩個關鍵優勢。首先,它確保了用戶隱私和監管合規性。其次,從成本和性能方面來看,將大型數據集存儲在鏈上是不切實際的。
問:您認爲未來區塊鏈有哪些潛在的用例?
一個前景光明的領域是數字文檔,區塊鏈可以增強福利、撥款和公共部門資源分配的安全性、透明度和效率。通過提供不可篡改的帳本,區塊鏈可以減少欺詐,加強問責制,並確保跨機構的無縫驗證。
另一個潛在用途是管理和保護存儲價值,尤其是在分配財政援助或補貼的政府項目中。代幣化也具有潛力,尤其是對於參與財政再分配的政府部門而言。
B. 整體數字政策
Julie Monaco是花旗銀行公共部門銀行業務全球主管。
問:成功的國家數字政策是什麼樣的?
成功的國家數字政策不僅僅關乎技術,更關乎願景和目標。它始於大膽的領導力和對構建包容性、以人爲本的數字經濟的承諾。授權數字沙皇協調人工智能、數據隱私和網路安全方面的優先事項是關鍵。
據估計,對數字身份識別系統的戰略性投資可以爲17億人解鎖訪問權限,節省1100億小時的勞動時間,並增加新興市場GDP的6%。據Juniper Research稱,全球已有36億人註冊,勢頭強勁。愛沙尼亞、印度和新加坡等國家展示了政策引領創新所能帶來的無限可能。
問:區塊鏈作爲成功的數字政策的一部分,在實現問責制、透明度和效率方面應該發揮什麼作用?
區塊鏈在成功的數字政策中絕對可以發揮作用,尤其是在加強問責制、透明度和效率方面。它能夠創建不可篡改的記錄並通過智能合約實現審計跟蹤自動化,從而有可能減少欺詐、改善監管並建立對公共系統的信任。在效率方面,它可以通過減少官僚主義來簡化稅收或福利分配等服務。
但它並非靈丹妙藥,但如果運用得當,區塊鏈可以成爲幫助政府以更高的誠信度、響應能力和效率運作的有力工具。
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