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南加密資產監管與稅收政策的演進與前景展望## 引言越南對加密貨幣的法律定性長期處於模糊狀態,相關稅收政策也因此陷入不確定性。然而,這一局面在2025年6月14日發生重大轉折,越南國會通過《數字技術產業法》,首次將加密資產納入國家法律框架並實施分類監管,正式賦予其法律地位,成爲該國加密資產監管進程中的裏程碑事件。新法將數字資產劃分爲"虛擬資產"與"加密資產"兩類,並賦予政府制定實施細則的權限,同時強化網路安全、反洗錢及反恐融資要求。該法定於2026年1月1日生效,核心目標是完善相關法律體系、對接國際監管標準,助力越南早日脫離FATF灰名單。本文將剖析這一立法突破對越南數字經濟格局的重構作用,解析其稅收體系的最新動態與未來走向。通過梳理越南政府過去數年從謹慎觀望到主動搭建監管框架的政策演進脈絡,結合東南亞及全球其他國家在加密貨幣稅收與監管領域的實踐展開對比分析。此外,還將展望越南在平衡風險防控與創新發展方面的策略,預判未來幾年可能出臺的具體政策,以及這些政策對越南作爲新興數字經濟體的潛在影響。## 1 越南明確加密資產的法律地位在《數字技術產業法》頒布之前,越南對加密貨幣的法律定性一直處於模糊且不斷演變的狀態。早期,越南政府對加密貨幣的態度主要體現在對其作爲支付手段的嚴格限制和風險警示上。2017年7月,越南國家銀行明確指出,比特幣等加密貨幣在越南不被承認爲法定貨幣或支付手段,並禁止其發行、供應和使用。2018年4月,總理指示相關部門加強對加密貨幣相關活動的管理。盡管財政部曾在2016年將加密貨幣定義爲"財產"和"商品",但由於缺乏明確的立法支持,這一定義在實際執行中處於模棱兩可的地位。根據越南2015年民法典,加密貨幣等數字資產不屬於其定義的資產類別,造成了重大的法律空白。這一狀況在2025年6月14日發生根本性轉變。越南國會通過《數字技術產業法》,首次明確定義了"數字資產",並將其細分爲"加密資產"和"虛擬資產"。這一立法突破結束了越南多年來在加密資產法律地位上的不確定性,正式將加密資產確認爲民法下的合法財產。這種從"不承認"到"合法化"的戰略轉變,源於越南政府認識到加密經濟的巨大潛力。越南擁有全球最高的加密貨幣持有率之一,約20.95%的人口持有加密資產,年流入資金超過1000億美元。同時,越南也面臨着國際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壓力。因此,合法化是吸引投資、促進數字經濟發展、並有效監管這一新興產業的必要前提。這表明越南政府已從單純的風險防範轉向積極擁抱數字經濟帶來的機遇,並試圖通過建立健全的法律框架來引導和規範這一新興產業。## 2 越南加密貨幣監管體系的轉向### 2.1 監管制度框架演變梳理越南的加密監管制度框架經歷了從無到有、從被動應對到主動引導的顯著演變。2016-2022年間,越南加密監管制度經歷了從無到有、從一刀切到探索研究階段。2016年財政部不禁止加密貨幣交易,但定性模糊。2017年國家銀行禁止加密貨幣作爲支付手段。2018年總理要求加強加密貨幣活動管理。2020年啓動區塊鏈試點項目。2022年越南區塊鏈協會成立,反洗錢立法通過。2023年以後,特別是2024年越南高層變動之後,對加密貨幣的監管態度逐漸軟化。2024年2月指示起草虛擬資產法律框架,10月頒布區塊鏈技術發展國家戰略。2025年6月通過《數字技術產業法》,確立寬容審慎的監管框架,推動更廣泛的數字經濟發展。監管框架從"被動應對"到"主動引導"的成熟,是越南在數字資產領域政策演變的關鍵特徵。早期主要是"禁止作爲支付手段"和"風險警示",近兩年則轉向主動構建框架,將加密資產納入國家數字經濟發展戰略。這標志着越南在數字資產監管上進入了一個更加成熟和務實的階段。### 2.2 越南現有監管架構和分工體系概述越南當前的加密監管框架主要由各部委分工負責,形成一種"松散監管"的格局。國家銀行、財政部、公安部和越南區塊鏈協會等機構協同合作,共同構建和完善監管框架。### 2.3 新常態下的監管沙盒試點和風險合規建設越南政府積極引入監管沙盒機制和試點項目,探索數字資產的創新應用。正在討論建立區域和國際金融中心,引入金融科技受控測試政策。峴港已獲準試行特殊機制,包括使用USDT進行國際遊客支付的試點項目。越南還在積極探索央行數字貨幣(數字索姆)的研發。總理多次呼籲研究數字貨幣的利弊,並啓動基於區塊鏈的試點加密貨幣項目。在推動監管框架創新的同時,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合規仍是越南當局核心關注點,尤其是在其被FATF列入灰名單之後。《數字技術產業法》要求所有數字資產活動嚴格實施AML和CTF措施,未來的加密交易所和相關服務提供商必須遵守KYC和AML等全球標準。## 3 越南加密貨幣稅收政策及其最新進展### 3.1 目前越南加密貨幣交易仍處於稅收模糊地帶長期以來,由於缺乏明確的法律定義和監管框架,越南的加密貨幣交易一直處於稅收模糊地帶。2016年財政部公函雖不禁止加密貨幣交易,但未涉及具體稅收規定。2017年國家銀行不承認加密貨幣作爲支付手段,加劇了法律不確定性。民法典未將數字資產納入財產範疇,爲徵稅帶來障礙。與股票交易稅收制度相比,加密領域活動長期免於納稅義務。這使越南成爲事實上的"避稅天堂",吸引了大量投資者,但也導致政府稅收缺口。### 3.2 新規爲加密貨幣徵稅勾勒法律框架《數字技術產業法》將於2026年1月1日生效,爲未來徵稅奠定了法律基礎。財政部正在敲定加密貨幣發行和交易試點計劃的決議草案,評估對加密資產交易應用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的可能性。關於稅率,存在多種探討。有建議效仿股票交易徵收0.1%交易稅。如歸類爲投資資產,可能徵收資本利得稅。對企業可能徵收20%企業所得稅。還有建議對NFT利潤徵收5-10%個人所得稅,對外國投資者利潤徵收1-5%提款費,考慮對試點交易所提供企業所得稅優惠,以及對數字資產交易免徵增值稅。## 4 越南加密貨幣政策展望越南當局對加密資產的態度從早期警惕轉向積極探索和規範。這體現了在控制金融風險與抓住數字經濟發展機遇之間的務實平衡。越南已將區塊鏈技術、數字資產和加密貨幣納入國家戰略技術清單,表明將其視爲推動國家數字轉型和經濟增長的關鍵要素。未來加密資產政策走向將繼續呈現"包容審慎"特徵:1. 更多監管細則將出臺並執行。配套法規和指導意見將明確許可要求、運營標準、消費者保護措施等。監管沙盒將繼續爲新商業模式和技術提供受控測試環境。2. 稅收框架將逐步完善並落地。財政部將加速出臺具體稅收細則,明確各類加密活動的徵稅方式、稅率和徵管流程。可能對不同類型的加密活動制定差異化稅收政策。3. 數字資產與傳統金融體系將逐步融合。政府將繼續推動二者結合,探索加密銀行、國家加密交易所和穩定幣的發展。越南或將成爲東南亞加密經濟的"合規創新"典範。其龐大的加密用戶基礎、明確的數字經濟發展戰略,以及正在推進的法律框架和稅收試點,都表明其正從"灰色地帶"向"明確規範"轉型。這種轉型將使其在東南亞地區脫穎而出,成爲一個既能擁抱創新又能確保合規的市場,爲其他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提供可行範本。
越南通過數字產業新法 爲加密資產監管與徵稅開闢新路
越南加密資產監管與稅收政策的演進與前景展望
引言
越南對加密貨幣的法律定性長期處於模糊狀態,相關稅收政策也因此陷入不確定性。然而,這一局面在2025年6月14日發生重大轉折,越南國會通過《數字技術產業法》,首次將加密資產納入國家法律框架並實施分類監管,正式賦予其法律地位,成爲該國加密資產監管進程中的裏程碑事件。
新法將數字資產劃分爲"虛擬資產"與"加密資產"兩類,並賦予政府制定實施細則的權限,同時強化網路安全、反洗錢及反恐融資要求。該法定於2026年1月1日生效,核心目標是完善相關法律體系、對接國際監管標準,助力越南早日脫離FATF灰名單。
本文將剖析這一立法突破對越南數字經濟格局的重構作用,解析其稅收體系的最新動態與未來走向。通過梳理越南政府過去數年從謹慎觀望到主動搭建監管框架的政策演進脈絡,結合東南亞及全球其他國家在加密貨幣稅收與監管領域的實踐展開對比分析。此外,還將展望越南在平衡風險防控與創新發展方面的策略,預判未來幾年可能出臺的具體政策,以及這些政策對越南作爲新興數字經濟體的潛在影響。
1 越南明確加密資產的法律地位
在《數字技術產業法》頒布之前,越南對加密貨幣的法律定性一直處於模糊且不斷演變的狀態。早期,越南政府對加密貨幣的態度主要體現在對其作爲支付手段的嚴格限制和風險警示上。2017年7月,越南國家銀行明確指出,比特幣等加密貨幣在越南不被承認爲法定貨幣或支付手段,並禁止其發行、供應和使用。2018年4月,總理指示相關部門加強對加密貨幣相關活動的管理。
盡管財政部曾在2016年將加密貨幣定義爲"財產"和"商品",但由於缺乏明確的立法支持,這一定義在實際執行中處於模棱兩可的地位。根據越南2015年民法典,加密貨幣等數字資產不屬於其定義的資產類別,造成了重大的法律空白。
這一狀況在2025年6月14日發生根本性轉變。越南國會通過《數字技術產業法》,首次明確定義了"數字資產",並將其細分爲"加密資產"和"虛擬資產"。這一立法突破結束了越南多年來在加密資產法律地位上的不確定性,正式將加密資產確認爲民法下的合法財產。
這種從"不承認"到"合法化"的戰略轉變,源於越南政府認識到加密經濟的巨大潛力。越南擁有全球最高的加密貨幣持有率之一,約20.95%的人口持有加密資產,年流入資金超過1000億美元。同時,越南也面臨着國際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壓力。因此,合法化是吸引投資、促進數字經濟發展、並有效監管這一新興產業的必要前提。這表明越南政府已從單純的風險防範轉向積極擁抱數字經濟帶來的機遇,並試圖通過建立健全的法律框架來引導和規範這一新興產業。
2 越南加密貨幣監管體系的轉向
2.1 監管制度框架演變梳理
越南的加密監管制度框架經歷了從無到有、從被動應對到主動引導的顯著演變。
2016-2022年間,越南加密監管制度經歷了從無到有、從一刀切到探索研究階段。2016年財政部不禁止加密貨幣交易,但定性模糊。2017年國家銀行禁止加密貨幣作爲支付手段。2018年總理要求加強加密貨幣活動管理。2020年啓動區塊鏈試點項目。2022年越南區塊鏈協會成立,反洗錢立法通過。
2023年以後,特別是2024年越南高層變動之後,對加密貨幣的監管態度逐漸軟化。2024年2月指示起草虛擬資產法律框架,10月頒布區塊鏈技術發展國家戰略。2025年6月通過《數字技術產業法》,確立寬容審慎的監管框架,推動更廣泛的數字經濟發展。
監管框架從"被動應對"到"主動引導"的成熟,是越南在數字資產領域政策演變的關鍵特徵。早期主要是"禁止作爲支付手段"和"風險警示",近兩年則轉向主動構建框架,將加密資產納入國家數字經濟發展戰略。這標志着越南在數字資產監管上進入了一個更加成熟和務實的階段。
2.2 越南現有監管架構和分工體系概述
越南當前的加密監管框架主要由各部委分工負責,形成一種"松散監管"的格局。國家銀行、財政部、公安部和越南區塊鏈協會等機構協同合作,共同構建和完善監管框架。
2.3 新常態下的監管沙盒試點和風險合規建設
越南政府積極引入監管沙盒機制和試點項目,探索數字資產的創新應用。正在討論建立區域和國際金融中心,引入金融科技受控測試政策。峴港已獲準試行特殊機制,包括使用USDT進行國際遊客支付的試點項目。
越南還在積極探索央行數字貨幣(數字索姆)的研發。總理多次呼籲研究數字貨幣的利弊,並啓動基於區塊鏈的試點加密貨幣項目。
在推動監管框架創新的同時,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合規仍是越南當局核心關注點,尤其是在其被FATF列入灰名單之後。《數字技術產業法》要求所有數字資產活動嚴格實施AML和CTF措施,未來的加密交易所和相關服務提供商必須遵守KYC和AML等全球標準。
3 越南加密貨幣稅收政策及其最新進展
3.1 目前越南加密貨幣交易仍處於稅收模糊地帶
長期以來,由於缺乏明確的法律定義和監管框架,越南的加密貨幣交易一直處於稅收模糊地帶。2016年財政部公函雖不禁止加密貨幣交易,但未涉及具體稅收規定。2017年國家銀行不承認加密貨幣作爲支付手段,加劇了法律不確定性。民法典未將數字資產納入財產範疇,爲徵稅帶來障礙。
與股票交易稅收制度相比,加密領域活動長期免於納稅義務。這使越南成爲事實上的"避稅天堂",吸引了大量投資者,但也導致政府稅收缺口。
3.2 新規爲加密貨幣徵稅勾勒法律框架
《數字技術產業法》將於2026年1月1日生效,爲未來徵稅奠定了法律基礎。財政部正在敲定加密貨幣發行和交易試點計劃的決議草案,評估對加密資產交易應用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的可能性。
關於稅率,存在多種探討。有建議效仿股票交易徵收0.1%交易稅。如歸類爲投資資產,可能徵收資本利得稅。對企業可能徵收20%企業所得稅。還有建議對NFT利潤徵收5-10%個人所得稅,對外國投資者利潤徵收1-5%提款費,考慮對試點交易所提供企業所得稅優惠,以及對數字資產交易免徵增值稅。
4 越南加密貨幣政策展望
越南當局對加密資產的態度從早期警惕轉向積極探索和規範。這體現了在控制金融風險與抓住數字經濟發展機遇之間的務實平衡。越南已將區塊鏈技術、數字資產和加密貨幣納入國家戰略技術清單,表明將其視爲推動國家數字轉型和經濟增長的關鍵要素。
未來加密資產政策走向將繼續呈現"包容審慎"特徵:
更多監管細則將出臺並執行。配套法規和指導意見將明確許可要求、運營標準、消費者保護措施等。監管沙盒將繼續爲新商業模式和技術提供受控測試環境。
稅收框架將逐步完善並落地。財政部將加速出臺具體稅收細則,明確各類加密活動的徵稅方式、稅率和徵管流程。可能對不同類型的加密活動制定差異化稅收政策。
數字資產與傳統金融體系將逐步融合。政府將繼續推動二者結合,探索加密銀行、國家加密交易所和穩定幣的發展。
越南或將成爲東南亞加密經濟的"合規創新"典範。其龐大的加密用戶基礎、明確的數字經濟發展戰略,以及正在推進的法律框架和稅收試點,都表明其正從"灰色地帶"向"明確規範"轉型。這種轉型將使其在東南亞地區脫穎而出,成爲一個既能擁抱創新又能確保合規的市場,爲其他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提供可行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