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作者代幣引發公鏈巨頭論戰,價值爭議引發熱議加密社區近日圍繞"創作者代幣"展開了一場激烈的辯論,引發了廣泛關注。兩大知名公鏈的創始人罕見地親自參與,就相關平台的價值問題展開了正面交鋒。爭議的起源來自一位研究員對某社交網絡平台的公開質疑。該平台通過將用戶資料和帖子代幣化,旨在幫助創作者從內容中直接獲利。但這位研究員認爲,這種模式本質上仍是"換皮的垃圾幣"。他指出,絕大多數此類代幣的流動性極低,價格曲線呈指數型,最終結果往往是歸零。面對這一質疑,該平台所在公鏈的創始人迅速做出回應。他強調內容和創作者本身就具有價值,並指出不能將所有代幣等同視之,基本面才是關鍵。然而,這一觀點很快引來了另一位公鏈創始人的反駁。他質疑這些代幣是否真的賦予了持有者任何實際權益,如分享創作者未來現金流的權利。雙方就內容的"基本價值"展開了激烈辯論。一方堅持認爲內容本身具有價值,即使沒有直接的變現方式;另一方則質疑,如果內容真有基本價值,那麼創作者拋售代幣對散戶來說是否就是一個好機會?隨着辯論深入,分歧愈發明顯。支持者認爲可以通過新的體系將內容價值回饋給創作者;批評者則諷刺地建議,如果真有基本價值,不如用利潤去回購那些接近歸零的代幣。有趣的是,批評方過去曾大力推廣自己生態中的同類項目,但在此次辯論中卻表示一直認爲這類代幣"根本沒有內在價值"。與此同時,爭議中心的平台代幣在過去一個月內大漲883%。推動這波行情的因素包括新功能的集成以及大型交易所上線相關合約。平台數據顯示創作者數量和發行代幣數均創下新高。然而,鏈上分析卻給出了不同解讀。數據顯示,該代幣的合約交易額遠超現貨,且鏈上缺乏大額交易記錄,引發了對交易所內部資金操縱的猜測。這場公鏈巨頭之間的論戰,不僅揭示了加密世界對"創作者代幣"本質的深刻分歧,也反映了不同陣營間復雜的競爭關係和理念衝突。在理想與現實、信仰與懷疑之間,價值定義的爭奪仍在持續。
公鏈巨頭論戰創作者代幣 價值存疑投資風險高
創作者代幣引發公鏈巨頭論戰,價值爭議引發熱議
加密社區近日圍繞"創作者代幣"展開了一場激烈的辯論,引發了廣泛關注。兩大知名公鏈的創始人罕見地親自參與,就相關平台的價值問題展開了正面交鋒。
爭議的起源來自一位研究員對某社交網絡平台的公開質疑。該平台通過將用戶資料和帖子代幣化,旨在幫助創作者從內容中直接獲利。但這位研究員認爲,這種模式本質上仍是"換皮的垃圾幣"。他指出,絕大多數此類代幣的流動性極低,價格曲線呈指數型,最終結果往往是歸零。
面對這一質疑,該平台所在公鏈的創始人迅速做出回應。他強調內容和創作者本身就具有價值,並指出不能將所有代幣等同視之,基本面才是關鍵。
然而,這一觀點很快引來了另一位公鏈創始人的反駁。他質疑這些代幣是否真的賦予了持有者任何實際權益,如分享創作者未來現金流的權利。雙方就內容的"基本價值"展開了激烈辯論。
一方堅持認爲內容本身具有價值,即使沒有直接的變現方式;另一方則質疑,如果內容真有基本價值,那麼創作者拋售代幣對散戶來說是否就是一個好機會?
隨着辯論深入,分歧愈發明顯。支持者認爲可以通過新的體系將內容價值回饋給創作者;批評者則諷刺地建議,如果真有基本價值,不如用利潤去回購那些接近歸零的代幣。
有趣的是,批評方過去曾大力推廣自己生態中的同類項目,但在此次辯論中卻表示一直認爲這類代幣"根本沒有內在價值"。
與此同時,爭議中心的平台代幣在過去一個月內大漲883%。推動這波行情的因素包括新功能的集成以及大型交易所上線相關合約。平台數據顯示創作者數量和發行代幣數均創下新高。
然而,鏈上分析卻給出了不同解讀。數據顯示,該代幣的合約交易額遠超現貨,且鏈上缺乏大額交易記錄,引發了對交易所內部資金操縱的猜測。
這場公鏈巨頭之間的論戰,不僅揭示了加密世界對"創作者代幣"本質的深刻分歧,也反映了不同陣營間復雜的競爭關係和理念衝突。在理想與現實、信仰與懷疑之間,價值定義的爭奪仍在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