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perliquid黑色星期三復盤:DEX安全危機與去中心化難題

復盤Hyperliquid黑色星期三:需求是起點,正確是終點

一、羣鴉盛宴

3月26日,Dex項目Hyperliquid再次遭到攻擊。這是該項目自去年11月以來發生的第四起重大安全事件,也是其成立以來面臨的最嚴重危機。此次攻擊手法與之前50倍做多ETH的操作如出一轍,但更加精準和猛烈,宛如一場針對Dex的羣鴉盛宴。

與Hyperliquid同處漩渦中心的是Solana上一個低流動性Meme代幣JELLY,其市值在攻擊前僅爲1000萬美元。由於深度不足且平台提供50倍槓杆,JELLY成爲了攻破Hyperliquid金庫的最佳"炸藥"。當晚九點,攻擊者向平台存入350萬USDC保證金,開出價值408萬美元的JELLY空單,槓杆率達到平台上限。同時,一個持有1.26億枚JELLY的大戶在現貨市場配合拋售,導致代幣價格暴跌,使空單獲利。

關鍵轉折出現在保證金提取環節:攻擊者迅速撤走276萬USDC,導致剩餘空單保證金不足,觸發Hyperliquid的自動清算機制。平台保險金庫HLP被迫接管這筆3.98億枚JELLY的空頭倉位。隨後,攻擊者開始反向操作,在1小時內大舉買入JELLY,價格暴漲數倍至0.034美元,HLP浮虧超1050萬美元。若JELLY價格繼續漲至0.16美元以上,HLP將面臨2.4億美元的歸零風險。

當Hyperliquid陷入困境時,一些中心化交易所迅速介入。這些平台在攻擊事件發生後的一小時內快速上線了JELLY的永續合約,疑似利用其流動性深度與影響力繼續推高代幣價格,進一步擴大HLP的虧損缺口。市場對這些平台的做法提出了質疑。

Hyperliquid驗證者委員會在某交易所正式上線永續合約前26分鍾通過了下架JELLY永續合約的投票,最終平倉價格與攻擊者的開倉價格相同(當時市價的三分之一不到),HLP反而獲利70萬美元。在進退兩難之際,Hyperliquid選擇了退一步,自行摘下了去中心化的"遮羞布"。

復盤Hyperliquid黑色星期三:需求是起點,正確是終點

二、鏈上交易所?

Hyperliquid作爲鏈上永續合約賽道的頭部協議,其交易量佔某大型交易所全球合約交易量的9%,在Dex中遙遙領先。相比之下,其他Dex平台合計僅佔該交易所合約交易量的約5%,因此Hyperliquid被譽爲"鏈上交易所"。

然而,這個成立於某大型交易所崩盤後的Dex項目似乎並不順遂,幾乎每月都遭受一次重大攻擊,使得Hyperliquid常常處於危險境地。讓我們回顧一下這幾次安全事件:

  1. 2024年12月:潛在威脅(未遂攻擊)

事件經過:安全研究員發現多個可疑地址在Hyperliquid上進行交易測試,累計虧損逾70萬美元。這些地址通過反復交易試探系統漏洞,可能爲後續攻擊做準備。

風險:原始碼封閉、多籤機制不透明、缺乏公開與審查。

  1. 2025年1月:ETH高槓杆攻擊

事件經過:一名用戶使用50倍槓杆開設價值3億美元的ETH多單,浮盈達800萬美元後,突然提取大部分保證金,導致清算價格被推高。最終HLP被迫接管倉位,損失約400萬美元。

風險:保證金機制問題、HLP機制問題。

  1. 2025年3月12日:ETH二次攻擊

事件經過:攻擊者再次利用高槓杆操作ETH合約,導致HLP金庫進一步虧損。

應對措施:3月15日緊急升級網路,調整保證金轉移規則(保證金比率設爲20%)。

  1. 2025年3月26日:JELLY事件

事件經過:如上文所述。

風險:驗證者數量有限導致的中心化問題、HLP機制問題在多方圍攻之下被進一步放大。

在去年的文章中,我曾對某知名Dex項目的不足之處做過總結。人類很難擁有一個完全去中心化的Dex項目,原因如下:

  1. 成功的Dex項目必須依賴實體團隊,重要決策往往由他們主導,而非社區。

  2. 治理投票難以完全去中心化,有融資的項目可能被投資方影響,無融資的成功項目在決策與收益上則更爲中心化。

  3. 沒有人願意放棄話語權和利益,區塊鏈世界的知名人士也難以成爲下一個中本聰。

  4. Dex項目需要提高資本效率,這意味着要承擔復雜性與更中心化帶來的風險。

再結合上述安全事件,我們可以反思Hyperliquid這樣的全鏈永續合約Dex還存在哪些問題:

  1. 對於此類項目,用戶更看重資本效率和項目背景,而非去中心化程度。

  2. 永續合約Dex並非黑匣子,而是人人都有透視鏡的賭場。在資金能使用50倍槓杆的情況下,算法與機制如何戰勝帶着透視鏡的賭徒?

  3. 無融資和高性能雖然是好的宣傳點,但實際上也可能意味着決策和項目更加中心化。在安全事件爆發後,自動做市商只能接受結果,而Hyperliquid更像是一個由少數人掌控的中心化交易所,優勢僅在於更透明且無需KYC。

  4. 在缺乏動態風控機制的情況下,高風險資產與主流資產是否應該區別對待?未實現利潤的大額提取是否應該觸發風控?

  5. Hyperliquid最終會成爲某交易所CEO所說的"第二個某大型交易所"嗎?

復盤Hyperliquid黑色星期三:需求是起點,正確是終點

三、Hyperliquid的內患

帶着上述第5個問題,我們繼續深入探討。從流動性角度來看,Hyperliquid雖然在Dex中表現出色,但其大戶存款在正常情況下可能佔平台總鎖倉量的近20%。這意味着如果再次發生更大規模的類似事件,可能會引發大量大戶撤資,導致Hyperliquid陷入流動性枯竭的惡性循環。此時唯一的應對方法可能只有再次中斷網路,因此流動性的厚度與構成對永續合約Dex至關重要。Hyperliquid目前雖然能與二線中心化交易所直接競爭,但在缺乏動態槓杆限制的情況下,其鏈上流動性顯然還不足以支撐這種固定的超高槓杆。

從架構來看,Hyperliquid是一個自帶Layer1的Dex,整條鏈的構成新穎但並不復雜,簡單來說就是EVM加撮合引擎。根據官方技術文檔的描述,它由HyperEVM和HyperCore組成,Hyperliquid L1並非獨立的鏈,而是由與HyperCore相同的HyperBFT共識保護。這使得EVM可以直接與HyperCore交互,例如處理現貨和永續合約交易。

HyperCore相當於中心化交易所的撮合引擎,與HyperEVM共享同一共識層(HyperBFT),因此兩者並非獨立的鏈,而是同一區塊鏈網路中的不同執行環境。HyperCore專注於運行交易所的核心業務邏輯(如訂單簿匹配、衍生品清算、資產托管),其底層基於爲高頻交易優化的虛擬機,並採用許可制設計,僅支持官方認可的功能。通過預編譯合約實現與HyperEVM的協同,例如:用戶通過HyperEVM上的合約發起永續合約平倉操作→操作通過預編譯合約寫入HyperCore的訂單簿→由HyperCore執行清算和結算。

這種同一共識層下的雙鏈設計也存在潛在風險:1.交易狀態不一致。2.同步延遲。3.跨鏈清算延遲等各種交互風險。4.並非無許可制。對於一條Layer1而言,去中心化需要時間沉澱,我們不能強求。但其架構似乎也存在着大量潛在風險。

HyperliquidPool(HLP)金庫是Hyperliquid生態中的核心,其設計邏輯是通過聚合社區用戶的USDC等資產,構建去中心化做市商資金池。該金庫的底層採用"鏈上訂單簿+策略池"雙軌制:

  • 訂單簿模式:由HLP主動掛單提供深度,支持限價單、止損單等專業交易功能;

  • 策略池機制:允許普通用戶創建定制化流動性策略,通過智能合約自動執行做市策略,每3秒保持0.3%的價差,確保流動性供給的靈活性與收益最大化。

用戶存入資產後將獲得HLP代幣憑證,收益來源包括:

  • 交易手續費分成:平台收取的0.02%-0.05%交易費按比例分配給流動性提供者;

  • 資金費率套利:在永續合約交易中,HLP作爲多空雙方的資金費結算池,捕獲利差收益;

  • 清算收益:當用戶倉位被強平時,HLP作爲最終對手方吸收剩餘保證金,形成額外收益流。

簡而言之,HLP的本質是爲用戶提供收益(類似中心化交易所帶單結合套利策略),並爲Hyperliquid上的永續合約交易提供流動性。當用戶做多時,HLP會賣出合約以滿足用戶的需求。當用戶做空時,HLP會買入合約。而如上文所述,當用戶倉位被強平時,HLP作爲最終對手方將吸收剩餘保證金,即接管頭寸。此時攻擊者操縱代幣價格上升,HLP就必須以高價買回代幣進行平倉。根據JELLY事件的發展趨勢,如果不選擇中斷網路,金庫的崩潰可能在3月27日就會成爲現實。

從通俗角度來說,大戶攻擊者是在與一個行爲透明、邏輯固定的莊家進行對賭,而這個莊家所使用的資金來自社區和所有合作夥伴。

四、道阻且長

永續合約Dex的歷史比自動做市商還要悠久。其興起之路源自某知名Dex的混合機制,盛起於Hyperliquid對中心化交易所的全面模擬。無論是收益還是資本效率,Hyperliquid都做到了鏈上最佳,但問題是短期內維持這一盛況還能依靠中心化的治理,但長期而言又要如何對抗去中心化部分帶來的反效率與脆弱性?

我們在上文中其實也並非單純的對Hyperliquid進行批評,也包含了對去中心化系統的反思,流動性的碎片化、鏈上透明帶來的作惡、投票治理的低效與中心化、固定邏輯下的脆弱性。訂單簿Dex的前路依舊布滿荊棘,這場向中心化交易所發起的數年戰爭中,Hyperliquid至少算是攻城掠地最多的一員。那麼在這個基礎上,下一步又該如何前進?

復盤Hyperliquid黑色星期三:需求是起點,正確是終點

五、市場永遠是對的

如果只考慮正確性,我或許可以很隨意的說出FHE+Layer x配合鏈抽象,就是永續合約Dex的終極答案,但顯然這種話毫無意義。就像數年前的ZK+鏈上遊戲,很正確但沒有需求,這些事物總會不溫不火的消失在時代的車輪下。

去中心化金融的成功並非完全因爲它有多麼去中心化,而是通過去中心化這個棱鏡,它滿足了用戶在中心化金融裏完全做不到

HYPE5.85%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7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治理投票假装者vip
· 9小時前
这种DEX就缺管理 不然天天被割
回復0
TradFi难民vip
· 9小時前
四次被攻陷 已经没救了
回復0
永远的空投F5哥vip
· 9小時前
太惨了 又被洗一次 真就摆在那让薅呗
回復0
Gas_Optimizervip
· 9小時前
这币连家门都把不住 还玩50倍杠杆
回復0
gas费吞噬者vip
· 9小時前
哎 dex又被薅 怎么还不长记性
回復0
ValidatorVikingvip
· 9小時前
久经考验的验证者正在看着另一个协议的出血……50倍杠杆如同定时炸弹fr
查看原文回復0
ThesisInvestorvip
· 9小時前
又被割 割麻了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