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之爭:比特幣未來走向與美國價值觀的碰撞

比特幣的未來走向:政治角力與美國價值觀的碰撞

近期,川普出席2024比特幣大會並發表了一系列支持比特幣的言論,引發廣泛關注。他表示比特幣市值將超過黃金,承諾當選後會讓加密不友好的SEC主席下臺,並保留政府質押的比特幣作爲戰略儲備等。這些言論在現場引起熱烈反響。

目前,美國已成爲加密市場的主導力量,掌握了比特幣等加密資產的"定價權"。即將到來的美國大選對加密市場影響深遠,加密社區一直密切關注相關動態。

對於川普頻頻示好加密資產,有人認爲是利好,也有人認爲只是爲了爭取選票的權宜之計。要分析川普言論的可信度,需要從美國共和黨和民主黨兩大陣營的主張和價值觀說起。

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川普的比特幣大會承諾可信度有多高?

共和黨與比特幣的契合

共和黨的價值觀決定了他們未來制定政策的主要方向。共和黨一向主張支持自由市場、個人自由的經濟政策和保守的社會觀念,偏向右傾的保守主義。同時川普提出支持技術創新,提倡個人隱私和安全,反對權力過於集中的貨幣控制和金融監管。總體來說,偏右人士更傾向於支持和參與技術創新和市場自由。

比特幣把金融權力還給個人的核心理念,完全符合共和黨和川普的個人自由、市場自由的價值觀。同時比特幣也作爲他們支持的一種新興技術和投資機會,更加受到偏愛和支持。

馬斯克近期的言論也印證了這一點。他表示自己是美國價值崇拜者,從支持民主黨到現在支持共和黨,只是在尋找哪個黨派更符合他心中的美國價值。目前共和黨更符合他所推崇的維才適用,不濫用DEI,推崇個人自由等美國基本原則。

當然,川普在比特幣大會中的承諾可能會打折扣。畢竟現在的目的更多是爭取選票,真正身居高位時還需要權衡利弊。從比特幣市場對川普演講後反應平淡就可以看出,大家心裏都很清楚,重要的是他將來的實際行動。

民主黨對比特幣的態度

作爲本屆美國政府的主導,民主黨近年來對比特幣的態度我們有目共睹。雖然臨近大選態度有所緩和,但實際上包括拜登、SEC主席,以及現在的總統候選人哈裏斯在內的民主黨領袖幾乎都看起來不太喜歡比特幣。

這同樣是價值觀的問題。民主黨人明顯是偏左傾的立場和政策主張。在民主黨的主張中,包括環境影響和可持續性、金融不平等和社會正義、更強力的監管等,體現了其弱化個人自由和權力強調公共和集體利益的價值觀。

顯而易見,偏左的價值觀下,比特幣的核心理念並不那麼和諧,因此左派的民主黨包括拜登、哈裏斯其實並不那麼喜歡比特幣。

歷史的必然

不論誰當選,都不能改變歷史的必然趨勢。

首先,民主黨內部也有不少支持者。大部分人還是理性者,就事論事。此前民主黨已明確表示,他們將在市場和金融監管問題上向中間派靠攏,遠離極左派。在禁止加密不友好加密貨幣會計政策SAB 121的法案投票中,民主黨主導的參議院以60票對38票通過了該決議,盡管最終被拜登否決,但可以說明民主黨中也有相當多一部分是支持比特幣的。

其次,美國的核心價值觀決定了比特幣難以被徹底禁止。美國歷史上曾經禁止個人持有黃金,但這被視爲對個人自由和財產權的侵犯,1974年禁令的廢除被看作是對經濟自由和個人權利的恢復。現在美國人深知很難像當年禁止私人持有黃金一樣禁止私人持有比特幣,一是有了失敗的前車之鑑,二是比特幣相對於實物黃金來說只是一串字符,根本無法通過窺探監視每一個美國人的個人隱私來執行。

如果對核心理念是自由和個人權力的比特幣下手,美國人連自己手裏持有一組字符串的權力都沒有的話,那就得先推翻自由女神像了。事實上不管民主黨和共和黨再怎麼有分歧,也不可能有人站出來推翻象徵着自由、民主、美國夢的自由女神像,這些核心價值觀可以說是美國的立國之本。

在爭論中,比特幣等加密資產亦得以獲得生長的土壤,螺旋上升。不論最後誰當選,都不能改變歷史車輪滾滾向前,比特幣成爲儲備資產只剩一層窗戶紙了。

BTC-0.96%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7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MetaMiseryvip
· 1分鐘前
特朗普在演戏罢了
回復0
狗庄的小兵vip
· 23小時前
暴涨总在半夜
回復0
MerkleDreamervip
· 23小時前
炒币看政治就对了
回復0
Rekt_Recordervip
· 23小時前
美国人说的都放屁
回復0
薛定谔的盈利vip
· 23小時前
华尔街看空就是涨
回復0
矿难幸存者vip
· 23小時前
又见政客的把戏
回復0
frenethvip
· 23小時前
比特币迎来新时代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